內容簡介
涉及《孔乙己》等鲁迅經典作品的諸多疑點、難點,以及多年來争論不休的問題。著者經慢讀细品,深入研究,對《孔乙己》的主題思想、人物形象、藝術形式、文字表達等等,作出不同既往的解讀,其學術見解,與原有的學者觀點、教學参考書講法,有明顯不同,是對舊有學術成果、教學指導意見的新突破,是《孔乙己》等鲁迅作品研究的新成果。比如,既往許多學者和教學参考書認為,《孔乙己》的主題是揭露科舉制度的罪惡,孔乙己是迂腐、窮酸,熱心向上爬的封建知識分子,小伙計看不起孔乙己,等等。著者根據鲁迅自述和作品實際,闡明:小說的立意,在於描寫一般社會對苦人的凉薄,潦倒的孔乙己是“被侮辱和被損害的”讀書人,並非小說批判、否定的形象,小伙計是關注、同情孔乙己的,他評價孔乙己的品行比别人都好;從藝術成就方面考察,《孔乙己》的創作,是鲁迅對中國現代文文學的獨特貢獻。